罗某,男,21岁,自幼咳嗽,久治未愈,遂于大寒前后来诊。
初诊:咳喘,咳黄稠痰,喘则不能平卧,口不渴,汗不多,不恶寒,脉缓,苔白厚,唇舌俱红。此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而致,治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拟方麻杏甘石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处方:麻黄10g 杏仁10 g 炙甘草6 g 生石膏30 g 浙贝10 g 桔梗10 g 紫苑10 g 冬花10 g 百部10 g 前胡10 g 苏子10 g 莱菔子10 g 白芥子10 g 白英10 g 败酱草20 g 鱼腥草30 g
二诊:咳喘明显好转,偶尔恶心,胸闷,反酸,脉浮缓,苔白略厚。
处方:守上方加法夏10g 生姜10g
三诊:后半夜咳嗽,痰白易咳出,近三日不喘,烦躁,口苦,咽干,饮食尚可,大便或成形,或便溏,日行1-4次,四肢冷,脉弦,苔白厚,质红。
处方:麻黄 射干 杏仁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紫苑10 g 冬花10 g 法夏浙贝10 g 桔梗10 g百部10 g 前胡10 g 苏子10 g 莱菔子10 g 白芥子10 g 白英10 g 败酱草20 g 鱼腥草30 g 炒黄芩20g
四诊:诸证好转,脉缓,苔白厚,质红。
处方:守上方。
按:本例初诊时痰热之象明确,其唇舌俱红,示热邪尤重,故以麻杏甘石汤为主方,三诊之时,经清热化痰治疗后,暴露其寒饮本质。患者自幼咳嗽,病程长,正气不足,半夜咳嗽,四肢冷,脉弦,此为寒饮之象,寒饮入腑则时有腹泻,烦躁,口苦,咽干,因寒饮化热也。故治以温化寒饮,兼以清热,方拟射干麻黄汤合三子养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