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4岁,诉腹泻两年余,一般大便日行2-3次,甚则十余次,伴肠鸣,胃脘无振水音,腹泻伴腹痛,尿少,近一年消瘦较明显,头晕,纳可,脉缓,苔白略厚。中医诊断为“泄泻”,西医诊断为“腹泻”。近一周发作频繁,遂于立冬后前来求诊。
初诊:证见腹泻,大便日行2-3次,甚则十余次,伴肠鸣,胃脘无振水音,腹泻伴腹痛,尿少,消瘦较明显,头晕,纳可,脉缓,苔白略厚。此为脾虚不运,水饮内停,下焦气化失司,影响小肠泌别清浊,水粪不止。方拟五苓散化裁治之。
处方:猪苓
10g
茯苓
30g
泽泻
10g
焦术
10g
桂枝
10g
炙甘草
6g
藿香
10g
佩兰
10g
广木香
10g
砂仁
10g
黄连
10g
肉蔻
10g
仙灵脾
30g
仙茅
15g
7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之品。嘱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注意防寒保暖,一周后复诊,不适随诊。
二诊:服药一周后,大便日1-2次,初干后溏,余可,苔白略厚,脉缓。加涩肠止泻之诃子肉
10g
赤石脂
10g
7付煎服法同上。医嘱同上。
按:《景岳全书·泄泻》有云:“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篇中提出了湿阻气滞型泄泻,即湿邪内盛,阻滞气机,不得宣畅,水气并下而致“下利气者”,提出“当利其小便”,以分利肠中湿邪,即所谓“急开支河”之法。观患者腹泻已有两年之久,体型消瘦,脉缓,苔白略厚,此皆为中焦湿盛,脾虚不运所致水泻不止。方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使湿从小便去。因其大便日行可达十余次之多,故加以涩肠止泻之品涩肠固脱。再加入芳香之品燥湿,健脾之药补虚,使湿去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