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某,女,72岁,2014年7月2日来诊。
初诊:右上肺癌放疗后2个月,自2014年5月14日PET发现右上肺癌,已作放疗12次,现轻微咳嗽,少许白痰,无胸闷胸痛,肢软乏力,精神差,饮食欠佳,大便日1次,或不成形,脉缓,舌质绛,苔白厚。西医诊断:肺癌放疗后;中医诊断:癌病湿热遏伏、痰毒郁肺症。患者经放疗后脾胃受损,湿邪内聚,郁而生热,湿热犯于胸膈,故见咳嗽、精神及饮食欠佳。叶天士言:“白苔绛底者,湿热遏伏”[9]。患者苔白厚、舌质绛亦为湿热遏伏的明证。
处方: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母15g,桔梗10g,白英20g,龙葵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石上柏20g,制三棱10g,制莪术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7月11日复诊诉服药后便溏,后逐渐成形,轻微咳嗽,纳可,脉缓,苔白厚,舌质绛。前方加红景天20g,当归10g,川芎10g。14剂,水煎服,日1剂。其后以上方略事加减,前后共服药3个月。
三诊:2014年10月17日来诊时诉复查肺部CT(2014年9月12日)示:肺部肿瘤明显缩小,有炎性反应表现。微咳,言语较快时微喘,纳可,大便成形,脉缓,苔白厚,舌质绛。
处方: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母15g,桔梗10g,白英20g,龙葵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石上柏20g,制三棱10g,制莪术10g,红景天20g,当归10g,川芎10g,山慈菇10g。21剂,水煎服,日1剂。此后改为丸剂,守方服药,效果稳定。
按:患者经放疗后肺胃之气阴受损,故出现咳嗽气喘、饮食不振等症状,观其舌白苔绛底者,知其湿热内伏也。故病机为肺胃气阴不足,湿热阻滞中上二焦。《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2]。心下即胃脘,按之则痛,是痰热结聚的表现。梅教授认为胃脘与胸,仅以横膈而相邻,其病机常相互影响,故本方也可治疗肺系疾患[10]。处方以小陷胸加枳实汤清热化痰,宣肺散结;加浙贝母、桔梗化痰止咳;加白英、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上柏清热散结,抗癌解毒、加制三棱、制莪术破血消积,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在患者复诊的过程中,大便的变化情况值得关注。叶天士《温热论》言:“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9]。该患者服药后初大便溏,后渐成形,说明体内的湿热之邪渐化,从舌苔由厚转薄亦可明证,故梅教授紧扣病机,一直守方加减治疗。患者经该方加减服用近3个月后复查肺部CT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并且自觉无明显不适,由此可见辨证精准,效如桴鼓。当患者正气不虚时,酌情加用白英、龙葵、石上柏、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攻毒抗癌、清热散结之品;当患者湿热不重时,随症选用红景天、黄芪、生晒参、五味子、普通灵芝、无柄赤芝、焦白术、党参等益气养阴、扶正补虚之品。同时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调畅情志,以利于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