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46岁。患者诉眩晕发作一周余,甚则头部做胀,左侧肢体发麻,乍热乍汗,睡眠不安,后在医院检查血压为150/10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立夏前后来求诊。初诊:证见眩晕发作一周余,甚则头部做胀,左侧肢体发麻,乍热乍汗,睡眠不安,纳食尚可,二便正常,形体偏胖。察其舌苔白略厚,诊其脉弦,检阅实验报告为:血压150/100mmHg。此为风痰上扰,痰热郁蒸所致,法当清热化痰、熄风止眩,方拟柴胡温胆汤加减治之。
处方: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30g,竹茹10g,枳实15g,石菖蒲10g,远志10g,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白芍10g,煅龙牡各15g,磁石10g,钩藤30g,茺蔚子20g,7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嘱其注意休息,禁油腻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诊:服用前方后眩晕明显减轻,偶有头胀、肢体发麻,嗜睡多梦,二便正常。脉弦,苔白厚。效不更方,继续按前方加地龙10g,以加强通络作用。7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嘱其注意休息,禁油腻清淡饮食。
三诊:服用前方后眩晕明显减轻,乍热乍汗现象消失,嗜睡多梦,二便正常。脉弦缓,苔白略厚。仍效不更方,按上方,7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嘱其注意休息,禁油腻清淡饮食。
四诊:服用前方后头已不晕不痛不胀,肢体无发麻感觉,无乍热乍汗现象,睡眠有改善,二便正常。脉缓,苔白略厚。此乃方药对证,诸症消失,仍作巩固之计,上方加合欢花10g,夜交藤30g,以加强安神作用。7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嘱其注意休息,禁油腻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此案患者以眩晕为主,症状比较单纯,其中眩晕不宁、头胀、肢麻,提示为实证,系痰热上扰。又由于痰热郁蒸于内,故可见乍热乍汗。脉弦,睡眠不安,舌苔白略厚,进一步提示痰热内郁,上扰心神之征。故此证为风痰上扰,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法当清热化痰、熄风止眩,以柴胡温胆汤加减治之。二三四诊时,诸症逐步缓解,而舌苔由厚变薄,脉象由弦变缓,当为方药对证,故效不更方,仅针对兼症加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