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气阴两虚,心脉痹阻证
冠心病而见气阴两虚者,或因体虚之人,本有气阴不足,是以少动,更兼调护失宜,饮食或用药偏于滋补,而虚不受补,久必壅滞为患,以致气滞血瘀。或因痰瘀互结在先,心脉痹阻,以致冠心病在先,中西药杂投,久延不愈,耗气伤阴,体质每况愈下,而成虚实夹杂之病。或因本属实证,活血化逐,化痰降浊,清热化痰等药用之太过,实邪虽有缓解,而气阴两虚之象必现。或前法当用而有效,病情(胸闷、胸痛之类)明显缓解。而高龄之人,初愈之体,未能速复,故气阴两虚之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有斯证。治法宜补气益阴,敛摄元气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等。李东垣《内伤外感辨惑论》有生脉散,本为暑热耗气伤阴而设,然治疗本病之气阴两虚者,不失为首选之方。
丁某,女,90岁。急性心梗后10个月,目前心悸不明显,气喘,胸闷,胸背刺痛,自汗盗汗,大便调,尿频,咳嗽,白泡沫痰,纳少,乏力,脉弦缓,舌绛少苔而有瘀斑,证属瘀血痹阻心脉,气阴两虚。处方:生地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白芍各10g 黄芪30g 麦冬10g五味子10g 土鳖10g 红花10g 地龙10g 浮小麦50g 沙参10g 红景天15g 生石斛10g 焦三仙各10g 鸡内金10g 浙贝10g 桔梗10g。共服二周,病情虽属稳定,而疗效不尽人意。因而检讨前方,失之在何?思考之后,知前方有黄芪而无人参,是生脉散而无君药。又麦冬、沙参、生石斛叠用,在高龄体弱者,难以运化。此时虽不便改弦更张,而方药必须调整,处方于下:黄芪30g 生晒参6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当归10g 川芎10g 土鳖10g 红花10g 红景天20g 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 煅龙牡各20g 浮小麦50g。便溏时加黄连、广木香。咽痛时加射干、马勃。头昏加钩藤、天麻。其后将近一年,断续服药63剂,病情逐渐减轻而稳定。
符某,男,58岁。工作十分劳累,而自认身体尚可,约在2002年突然晕倒(时年40余岁),急诊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心前壁心肌梗塞。未上支架,亦未作搭桥手术,仅用西药保守治疗。其后心前壁室壁瘤形成。住院一月出院,改投中医治疗。其症心悸,胸闷,活动后胸痛,气短,肢软乏力,懒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脉弦缓,苔薄白,舌质有瘀点,以黄芪生脉散加味治疗。开始三年,连续服药,主方未变,其后改服丸剂。至2013年4月16日又来续丸,诉心前区偶尔不适、气短,活动正常,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小便泡沫多,查血糖、尿常规正常,脉缓,苔白略厚,书方如下:黄芪300g 生晒参200g 麦冬200g 五味子200g 当归200g 川芎200g 枣仁400g 柏子仁200g 桂枝200g 白芍200g 土鳖200g 红花200g 水蛭150g 丹参300g 茯苓300g 苏木200g 玄胡300g 莱菔子300g 白芥子200g。1付,水蜜丸,每日三次,每次10g。
一己之见,加之术业未精,难免偏颇,敬祈赐教!
参考文献:
[1]梅国强.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J].山西中医,2000,5:1-4.
[2]梅国强.加减柴胡陷胸汤临证思辨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4:43-46.
[3]李赛美.名师经方讲录(第一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