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50岁,2021年3月29日初诊
乏力6月余。
初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伴头晕。于当地医院行常规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行相关治疗,症状未缓解,遂来门诊就诊。症见:乏力,头晕,双眼视物模糊,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尚可。查体:神清,面色少华,体形偏瘦,颈4-5、颈5-6椎间隙处明显压痛。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7.2mmol/L;(某市中心医院2020-9-15)腰部MRI:C3/4、C4/5、C5/6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L5/S1椎间隙狭窄,腰椎骨质增生。
舌苔、脉象舌红少苔,脉细软
辨证分析患者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多尿,形体消瘦,故诊断为消渴。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燥热伤脾胃,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则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日渐消瘦。舌红少苔脉细软。
治 法益气养阴
取 穴
针:攒竹,天枢,大横,关元,中极,大赫,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安眠,天柱,大椎,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委中。
灸:关元、足三里。
2021年5月10日 复诊
患者诉近日自查血糖稍好转,餐后血糖稍高,时有耳鸣,咽干咽痒,乏力、双眼视物模糊等症明显改善,睡眠状况较前改善,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二便尚可。舌红少苔,脉细。
取 穴
针:攒竹,耳禾髎,听宫,翳风,廉泉,天突,天枢,大横,关元,中极,大赫,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安眠,天柱,大椎,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委中。
灸:关元、足三里。
处 方:
黄芪20g 太子参15g 麦冬15g 沙参15g
熟地15g 山 药12g 山茱萸10g 茯苓15g
丹皮12g 白术12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黄连6g 炙甘草10g
× 柒付(日两次,饭后温服)
方义: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黄芪、太子参以补气生津,麦冬、沙参以滋阴润燥,白术、陈皮以燥湿健脾,固护中焦,半夏、黄连辛开苦降,调畅气机,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滋阴之功。
2021年7月8日 复诊
患者诉近日餐后血糖较前降低,近日腰部酸软,双眼视物模糊,耳鸣,咽干咽痒稍改善,乏力明显改善,睡眠状况较前改善,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二便尚可。舌红少苔,脉细。
取 穴
针:耳禾髎,听宫,翳风,廉泉,天突,天枢,大横,关元,中极,大赫,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安眠,天柱,大椎,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右次髎,委中。
灸:关元、足三里。
处方:
黄芪15g 太子参15g 麦冬12g 沙参12g
熟地12g 山药12g 山茱萸10g 茯苓12g
丹皮10g 白术10g 陈皮6g 黄连6g
石斛12g 天花粉12g 防风6g 炙甘草6g
× 柒付(日两次,饭后温服)
患者诉上次中药服用后,稍有呃逆,考虑胃部虚不受补,减少黄芪用量,同时予石斛、天花粉以益胃阴,余方同前。
2021年9月20日 复诊
患者诉近日自查血糖较稳定,左侧腰部偶有疼痛,双眼视物模糊,头晕头重,偶有潮热,睡眠不佳,多食易饥,食后腹胀,口渴较前改善,二便尚可。舌红少苔,脉细。
取 穴:
针:睛明(针后即取),攒竹,耳禾髎,听宫,翳风,廉泉,天突,臂臑,手五里,天枢,大横,关元,中极,大赫,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安眠,天柱,大椎,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
灸:关元、足三里。
处 方:
黄芪15g 党参12g 太子参15g 熟地12g
山药10g 山茱萸10g 茯神12g 酸枣仁20g
泽泻6g 丹皮10g 地骨皮10g 麦冬12g
玄参10g 白术10g 陈皮6g 砂仁10g
神曲10g 麦芽10g 炙甘草6g
× 柒付(日两次,饭后温服)
患者近日诉睡眠不佳,予茯神、酸枣仁以养心安神;患者偶有潮热,予地骨皮以滋阴清热;食后腹胀,予砂仁、神曲、麦芽以健胃消食对症治疗,余方同前。
患者复诊相继针灸6个疗程后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其他症状基本好转
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王华教授经过多年的理论总结、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双固一通”针灸法;对于消渴患者,运用“标本配穴”的腧穴配伍方法,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腑之下合穴,针灸其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生化之源,固护后天之本;关元为任脉腧穴,针灸其可益精补气,扶助人体之本。足三里、关元配合兼顾先天和后天,补益正气,再与治疗消渴的效穴胰俞与肺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相配则可达到以治为防、防微杜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