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药学院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叶晓川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邹忠梅研究员课题组在茯苓多糖结构及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antidepressant mechanism of a water-insoluble β-1,3-glucan from an edible fungus Wolfiporia cocos”为题在线发表于大分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1区,IF:10.7,TOP期刊)。澳门沙金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罗心遥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叶晓川教授、邹忠梅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茯苓物质基础研究升级及质量标准体系构建,No.2017YFC1703004”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平台项目“药物研究院平台建设—基于系统论的创新药物研究体系建设,2022-I2M-2-002”的支持。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Wolfiporia cocos (F.A. Wolf) Ryvarden & Gilb.的干燥菌核,是一种药食两用中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三大传统功效。茯苓水不溶性多糖占茯苓干燥菌核的70%以上,但因其水不溶性在临床应用中被丢弃而造成资源浪费。叶晓川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茯苓水不溶性多糖同样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作用,通过进一步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抑郁模型和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茯苓水不溶性多糖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炎症因子发挥抗抑郁作用,但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结构及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从茯苓中提取分离出茯苓水不溶性多糖(Wβ),通过分析发现Wβ是一种半纤维素β-葡聚糖,也是一种蛋白多糖,具有凝胶性。Wβ以β-1,3糖苷键为主链,以β-1,2,3、β-1,3,4和β-1,3,6糖苷键为支链口,连接更多的β-1,3糖苷键,并以三螺旋结构形式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大分子。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药效学再次验证Wβ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可能的作用机制是:Wβ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肠道代谢物及微生物成分SCFAs和LPS作为信号分子,对色氨酸代谢通路进行调控,从而调节抑郁大鼠机体的神经递质和炎症因子的含量水平,基于“肠-脑轴”发挥抗抑郁作用。
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结构及其抗抑郁机制图
近年来,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围绕茯苓传统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新功效挖掘及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7篇(中科院一区5篇,二区2篇),中文核心10篇(T1期刊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获得“岐黄杯”全国中医药博士生论文大赛一、二、三等奖;相关研究内容编写入专著《十大楚药》,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应用于中药制药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
省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茯苓相关研究代表性成果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4.12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