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静 附属湖北省中医院博士
获批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CD22/TREM2介导小胶质细胞-髓鞘修复失衡探讨血管性痴呆激越行为“痰瘀生毒”病机及黄连解毒汤干预作用
记者:请您概括介绍下今年成功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自然”)的主题及大致内容。
项目主要针对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的中医药干预,聚焦于小胶质细胞表型转换、神经炎症在髓鞘修复中的关键作用为切入点对中药复方的干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记者:此次项目成功申报,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优化实验平台等多方面努力,大力激发了青年教师及临床医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本次国自然项目申报成功除了学校及医院高度重视,给予基础研究大力支持外,也与我长期践行科研促进临床水平提升的理念,主动学习学科前沿知识,积极提高临床水平,凝练科学问题密不可分。在国自然项目标书撰写期间,科研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导及所在科室给予的人文关怀也是项目成功申报的重要因素。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自然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侧重点是什么?可否结合您的项目申报经历,从选题思路、申报准备、标书制作等方面分享经验和心得?
科研课题应为临床服务,科研问题来源于临床问题。项目选题上要紧盯临床难点、痛点问题,在凝练出临床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学习课题相关的前沿基础研究,找到可能突破的相关点,进行预实验,积累前期数据。在申报书撰写过程中,注重细节,借鉴中标标书,学习优点长处,反复阅读不断修改标书,注意错别字、标点符号、图注、中英文格式、参考文献等。对细节的把握是标书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
记者:项目申报获批离不开团队工作积累,您和团队成员如何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您认为团队运转和管理中,什么最重要?
近3年来,团队始终以痴呆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研究方向,前后获批武汉市科技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团队近3年发表多篇中文核心论文,以及包括ESI高被引论文在内的高质量SCI论文6篇(总影响因子大于30分)。
在团队工作中,课题组阳光老师统筹课题思路设计,承担博士生、硕士生带教,并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科研培训。我也是在这一培训体系中逐渐成长,并参与多项课题申报及实验实施。通过前期积累,本次以负责人身份申报青年基金。在课题方向上,组内成员既有共通的基础理论支撑,同时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个人前期研究基础进行国自然申报。
在团队运转和管理中,课题组明确目标,把握进度对科研课题推进极为重要。团队成员相互协作、注重细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吃苦、肯付出、耐得住寂寞,能“复盘”细节发现问题,能运用系统性思维解决问题,也是团队成员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记者:您认为青年教师应如何乘势而上,提高国自然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青年教师是科研项目申报的重要力量,在学校大好平台支撑下,一定要提高科研热情,把科研思维内化到教学、临床中,从问题出发开展科研研究。在标书撰写过程中,提前准备,反复修改,耐心打磨。
记者:工作中您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以科学研究促临床工作”的意识越来越普及。临床医生应不限于现有评价体系中的论文、课题权重而被动参与科研,而应坚持用科研思维处理临床问题,探究临床问题产生的机制,尝试解析现象背后的规律。临床医生做科研有助于促进医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临床实践,具备科研思维的临床医生更善于发现临床问题。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才能逐步推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在工作中,实现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这是自己所追求并热爱的。我将合理安排时间,抓住重点,以目标为导向,在科研路上奋力前行。
记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在当前顶压奋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如何为学校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契机,时刻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求实求真,踔厉奋发,积极为学校和医院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