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健全管理机制 提升科研效能
本网讯 (通讯员 郑军平)“新时代,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实现中医药领域标志性成果突破,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努力方向。”为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健全“全流程”管理机制,长远规划,推进实验室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实验室影响力和彰显度。
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夯实科研能力根基
“既要结果漂亮,也要过程漂亮”,这是在部队工作多年的实验室副主任刘洪涛教授经常和师生说的话。在刘洪涛教授的带领下,实验室试点科研过程规范化管理,一是形成了新课题新实验开展前讨论制度,师生群力群策,提高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建立了完备的试剂采购领用制度,利用在线管理平台进行入库和审核,让试剂库存“一查便知”,大大缩短了实验前的准备时间。三是形成了涵盖实验室常用实验的标准操作规程,新进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再由高年级学生手把手带教,提升实验标准化。四是规范化保存实验数据,确保长期可追溯。每周汇总工作PPT、实验数据、电子实验记录等,定期检查纸质实验记录本,已存档研究生实验数据备份80余份。
加大有组织科研力度 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
“重大科研成果不是单打独斗而来的,是‘大兵团’作战的结果。”实验室师生按照不同研究方向,建立了以小组为单位,具有独立发表文章和申报项目能力的“兵团”。实验室采用目标导向管理方式,将大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阶段性小目标,责任到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配,集中各组“优势兵力”进行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各团队目标任务、完成节点和质量要求一目了然,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工作。”团队师资博士后胡白飞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科研工作条件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夏天,实验室紧锣密鼓地组织各研究团队完成搬迁,利用暑期黄金时期进行全面内部装修工作,并按程序采购了一批价值5000余万的仪器设备,用于成分分析、结构表征、动物成像、互作分析等中医药研发领域关键环节。新装修改组后的实验室将采用专人专管、共享使用的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重大仪器;开展系列安全操作规范和应急安全措施培训,提升实验室人身财产和仪器设备安全。
强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弘扬质量文化,让科研人员在规范中成长、在协作中进步、在学习中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改革探索的步伐正有力坚定。